【正能量】第五波疫下殮房值勤 助家屬認領遺體靠意志撑住使命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05/20 16:40

最後更新: 2022/05/22 10:24

分享:

分享:

因為當年目睹蘭桂坊慘劇,Bobo決心加入醫療輔助隊,現已接近30年。

很多人認識醫療輔助隊(AMS)是它救急扶危的精神,除肩負公眾活動如百萬行、馬拉松、單車節等急救服務,日常亦會在郊野公園急救站值勤,也會協助衞生署管理美沙酮診所。

以下兩位資深醫療輔助隊隊員,講述面對各種危難及兩次疫情種種,AMS隊員默默為大眾作義務急救支援,也冒着感染風險走在最前綫,體現病毒無情卻是人間有愛。

兩位資深醫療輔助隊隊員Bobo(左)及Rod,講述面對各種危難及兩次疫情種種,冒著感染風險走在最前綫,體現病毒無情卻是人間有愛。(湯致遠攝)

秘書目睹蘭桂坊慘劇決心入隊

馮美珠(Bobo)本是坐寫字樓的秘書,1992年大除夕中環蘭桂芳發生人踩人事件,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迹。

當時她與朋友聚會後,徒步回上環住所,路經中環不斷聽到人叫喊求救:「有無人幫手呀!?」由於Bobo不懂急救,感覺無助,內疚感一直徘徊心頭。之後她憶起有朋友兩年前加入了醫療輔助隊,對方說過性質是做急救,想起這番話於是申請受訓。

她說自己無醫療背景,入醫療輔助隊時可算是白紙一張,學了基本急救、心肺復甦法、包紮、簡單的入院前護理急救,慢慢更發展了災難醫療助理訓練。「AMS像撒種子教授隊員,就算本身沒有醫療知識,也絕對歡迎加入。有一批專業的醫生、護士將其所知傾囊相授,讓其普及,發揮到最大。」

新冠疫情期間,Bobo在等候檢測中心當值日主管。(被訪者提供)

南亞海嘯災難救援

AMS有極強的凝聚力,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正職,利用公餘時間為市民服務,必須抱持極大興趣才成。「在這裏我有很多機會接觸新事物,也結識了一班朋友,我八、九成的朋友也是來自AMS。」Bobo也在這裏締結良緣,丈夫是她AMS應急特遣隊的師兄。

扳著指頭一算,Bobo入隊接近30年,她最難忘有兩件事,一是2004年的南亞海嘯。發生時正值12月26日,Bobo看到新聞報道滿目瘡痍的畫面深感難過,心忖不知有無機會可參與救援?事發後兩日便收到AMS總部電話,問她能否出動,Bobo二話不說答允,馬上執拾行李出發前往泰國布吉。

最新影片︰

當地發生6.9級地震,沒有驚慌和擔心是騙人,她入住的布吉酒店還要在海邊,一邊心驚海嘯會否重臨。到達現場,無指令可做甚麼,彼此都是摸着石頭過河。「我們未遇過這樣的情況,便到不同醫院挨家挨戶尋找有無香港人。」她第一次接觸遺體就是在布吉,在屍體枕藉的醫院內一隅吃飯,不時也會有屍體運送入來。在泰國逗留了一星期,返港後Bobo出現了創傷後遺症,災難的回憶不時在她腦海湧現,參加過的心理急救訓練方法讓她走出陰霾。

第五波殮房迫爆處理屍體

另一個難忘經歷是這兩年的新冠疫情。Bobo今次的角色是統籌,負責派遣救護車司機及護送員安排,有一段時間她長駐九龍富豪東方酒店作等候檢測中心值日主管,從旁協助衞生署牙科醫生工作。「壓力很大,同樣是前所未有,有時突然時要接機、確診個案及密切接觸者隔離、航班乘客隔離等,工作由中午三點至深夜一時,下班後再聯絡其他隊員作調派。」每每凌晨三、四點方能就寢,精神壓力沉重,她那段日子足足消瘦了10磅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今年三月本港第五波大爆發,殮房迫爆,Bobo到公眾殮房協助屍體處理。場面令她震撼,因殮房內沒一處沒有遺體,甚至有相疊的情況,並傳來陣陣屍體腐爛臭味。一晚收一、二百個遺體,載著遺體的車輛在殮房外絡繹不絕長長排了一條車龍。屍體濃烈的氣味揮之不去,盡管她洗了幾次澡,也總覺得氣味仍存在。不但是她,連她丈夫也聞得到。

責任感驅使繼續留下

「心情是先震驚復難過,為何香港如此文明社會會發生這樣的事情,提醒了自己在安穩之時也要居安思危。」

這考驗,她也掙扎了兩天是否繼續參與,責任感強的Bobo選擇繼續留下。「救援的需要實在太大,你見到死者9成都是老人家,心痛得無以復加,撫心自問,要為這群老人做多少少事。」於是她繼續留在殮房協助4天,幫助遺體認領,要拉開屍袋讓家屬認領,是近距離接觸到遺體,每日僅得15至30分鐘的休息時間。「休息時間也無胃口下嚥,能夠支撑下去都是靠意志,也背負著AMS的使命感,任何困境也要咬著牙根熬過去。」

註冊護士雙重救急扶危身份

陳凱健(Rod)中學時已想參加制服團隊,甫踏入16歲便參與成人急救班,課程完結更覺興趣濃厚,覺得特別又可幫到人,輾轉留意到醫療輔助隊,16歲半即申請入隊。

AMS日常會為有需要巿民提供非緊急救護車載送服務。(湯致遠攝)

他認為AMS是一份充滿使命感的工作,包涵不同種類的服務,他參與過非緊急救護車、救護技術專隊等。「我們可以由白紙讀到導師的資格,涉獵的事情很多,不同的職責有不同的服務對象,我也會向隊員傳授我的知識和經驗,教學相長。」

Rod現在正職是註冊護士,當初入隊年僅16歲,未想到將來職業那麼長遠,直到加入AMS培養出興趣,想向醫護界發展,結果如願。他直言,同為醫療性質,AMS與護士工作是相輔相成。「護士無論在醫院或社福機構,是一個較後勤的角色,AMS是前綫工作,兩個方向有點不同。AMS所學幫到我做護士,護士的工作又對AMS服務有助益。」

走在最前綫寧捨升級

註冊護士在AMS可申請做主任級,但Rod熱愛前綫工作,AMS升級也不為所動。「以我的職級可參與不同的AMS崗位,寧願繼續留在前綫角色,服務不同對象,他日才想將來的路向。」

要他訴說難忘事,必定是2003年沙士,他以中學生身份參與抗疫。他說當時淘大E座封樓不久,他去過淘大花園及度假村協助,見淘大居民十分惶恐,未知自己有否中招,有無機會再踏出去,恐懼令他們遷怒在穿制服的人身上。「居民常因小事破口大罵,情緒激動。我們能做的只能安撫,當隔離滿14天後,居民可回家,態度180度轉變,他們戴著口罩都感受到是面露笑容,感謝工作人員這兩星期的照顧。」

護士經驗助疫情

直至新冠疫情,因Rod本身的護士工作屬Dirty Team,怕萬一感染了影響他人,所以在疫情初期未有參與AMS事務。後有快測後,開始再投入抗疫工作,包括為外地返港人士接機、送往隔離地點、不同院舍及弱能人士宿舍撤離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「老人院相對較容易,因部分長期臥床或坐輪椅,未必會反抗,弱能人士則有其生活模式,見到一些陌生人又送往陌生環境,有可能刺激到他們致情緒不穩。尤幸我的護士工作處理過弱能人士,這方面富經驗,自身經驗可幫到其他隊員,講出注意技巧和方法,來避免引起他們情緒不穩,也可保障大家安全。」

2003年中學生心口掛著勇字去隔離設施,訪問時Rod剛好是加入AMS 21周年。在公在私都是拯救生命的角色,他說能幫到人,滿足感很大。

AMS既是後勤也是前綫

醫療輔助隊總參事黃英強表示,AMS擔當提供緊急醫療服務,支援的角色,特別是支援衞生署、醫管局、消防署救護車,2020年1月開始了抗疫工作,在不同領域履行職責,範疇達20種,包括於檢疫中心和檢疫酒店,支援醫療站的運作,護送陽性個案、密切接觸者往返住所、檢疫中心及醫院等,甚至是護送DSE考生從住所送往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應考。

醫療輔助隊最近拍攝了微電影《持後者》,分4集播放,主旨為「平凡人,總有你的位置;有心人,定可成就意義。」AMS的定位既是後勤支援,也有前綫角色,呼籲更多熱心人士加入,服務社會。

微電影詳情

記者:周美好